言情小说尽在小火小说网!小火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都市言情 > 穿在1977 >第280章 天妒英才281(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280章 天妒英才281(2 / 2)

陆老爷子看着他笑了笑,指着椅子说道,“不用拘束,坐。”

等陈凡坐下,他又说道,“听四爷说,你已经读完了‘四小经典’?”

陈凡咧嘴笑了笑,说道,“《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汤头歌诀》这4部书是先背完的,然后再背了《针灸甲乙经》、《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难经》、《瘟疫条辩》这7本,四爷那里的医术都背完了。”

陆老爷子眼睛里闪过一丝怪异,按照卢四爷所说,陈凡从春节前开始学中医,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只有两个多月时间,两个多月,背完11本晦涩难懂的中医典籍?

玩儿呢?

不过他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声问道,“问曰∶愿闻人气之清浊者,何也?”

陈凡不假思索地说道,“岐伯对曰∶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下行于胃。清者上行,浊者下行。清浊相干,名曰乱气。”

陆老爷子微不可察地点点头,又说道,“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接。”

陈凡立刻背道,“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察关中。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涩主血少精伤之病,女人有孕为胎病,无孕为败血。杜光庭云:涩脉独见尺中,形同代为死脉。”

然后陆老爷子又连续问了好几个问题,包括了刚才陈凡提到的全部11本书里面的内容。

但是不管他问到哪一句,陈凡都能对答如流。

考验了小半个钟头,陆老爷子才满意地点点头,“基本功很扎实。”

随后看着他,“学过诊脉没有?”

陈凡也不加掩饰,很坦率地摇头,“没有。”

陆老爷子笑了笑,“那就是只会背死书。”

面对老先生的调侃,陈凡也不以为意,呵呵笑道,“所以才拜托四爷,到您这儿来求教。”

陆老爷子哈哈一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怕你不会,就怕你不能正视问题。”

顿了一下,他便说道,“中医共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六大类脉象,每个大类又细分若干种,有些相像的脉象,若是诊断不细,就会南辕北辙,所以要学中医,首先要沉下心来。”

他似笑非笑地看着陈凡,“我知道你天资聪颖,能够用两个多月背下11本书,就算不是过目不忘,也相差不远。不过学临床和背书可不一样,如果你真心想学,我每周一三五上午在这里坐诊,偶尔还会应邀去别处巡诊,我看病时你可以跟着我,我看哪个病人,你就跟着看哪个病人,如何?”

陈凡眼珠微转,沉吟两秒,说道,“谢谢先生抬爱,我愿意跟着您学。”

随即又不好意思地说道,“不过,我还在队里兼着广播员和兽医,如果偶尔有突发状况,时间上有冲突,可不可以请个假?”

听到这话,陆老爷子便摆了摆手,笑道,“你有公务在身,当然是以公务为重,哪怕临时不来也行。”

说着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你在我这里,不算学徒,我也不会教你看家的本事,只会教你诊脉和下针的基本功,至于别的,你可以看,但我不会解释,所以不用守我的规矩。”

还能这样?

陈凡讪讪笑了笑,点头说道,“那就麻烦您老了。”

陆老爷子笑着点点头,“以后你叫我陆大夫就行,他们都这么叫我。”

陈凡自然没有意见,“诶,陆大夫。”

陆老爷子看了看他,“那你是从今天开始,还是改天?”

陈凡毫不犹豫地说道,“就现在吧。”

反正今天也没事,来了就不走了。

陆老爷子也不多说,指了指旁边,“你就在这里坐着,等病人上门。”

陈凡当即搬动椅子坐到他身边的桌角。

只教基本功、许看不许问,那不就是记名弟子么?

对于需要手把手传承的中医来说,记名弟子几乎学不到什么真东西,但是陈凡就是那“几乎”之外的例外。

如果不能把陆老爷子的本事掏空,技能板?……砸了!

……

南湖公社有一个镇、五个生产大队,合计人口有3万多人,医疗资源方面,除了五个生产大队里面,各有一个赤脚医生之外,重大疾病基本上就只能靠镇上的卫生院。

南湖卫生院的历史还不短,最早是在四几年解放区的时候,在部队野战医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部队撤走之后,当时的班子将留下的医生学徒、收编的优质郎中、短期培养的护士等十几个人集中起来,组成了南湖医院的草台班子。

建国后要在全国各地的乡镇上建立卫生院,镇上便将那个小小的南湖医院,改建成了南湖卫生院,经过几次扩建,现在的南湖卫生院共有医护职工40多人,办公场所是三栋平房。

一栋正对着马路的是门诊部,从门诊部穿过去,后面隔着一个大院子的房子是住院部,住院部和门诊部中间横着一栋厢房,便是后勤办公室和职工食堂。

就这么一间小小的卫生院,要满足全公社3万多人的医疗需求,负担不可谓不重。

所以这里的医生除了要在门诊部坐诊,同时也是后面住院部的主治医师,前后两头都要兼顾。

陈凡跟在陆大夫身边,坐了整个上午,每来一个病人,陆大夫就先自己诊断,再让陈凡上手诊脉。

如果换成别人,恐怕病人们早就不干了。

什么意思?老的来了小的来,当我试验品啊?

不过眼前这两个人又不一样,一个是在南湖土生土长,即便半辈子都在县城工作,但每个月都会有两天回来南湖坐诊,并且退休后一直待在南湖发光发热的陆大夫。

另一位虽然年纪轻轻,却是异军突起,以一杆笔使得南湖出圈,闻名云湖地区的“陈老师”。

如此一来,病人们便没了意见。

反正有陆大夫坐诊兜底,那还怕什么?

倒是有些病人和陈凡拉起了家常。

“陈老师你学了兽医,又要来学中医吗?”

“陈老师多才多艺啊,都那么大本事了,还要来学医术。”

“啊哈,原来陈老师是来学医术的啊,我还以为……哈哈,没什么没什么。”

陈凡不管对谁,都是耐着性子微笑面对。

这也是陆大夫跟他说的,为人医者不可有气,因为很多病人都是心里焦急、带着“气”来的,如果医者也是个沉不住气的人,弄不好就是针尖对麦芒,吵都能吵起来,还看什么病。

而且看病时也需要沉心静气,才能精准诊断、有效开方。如果很容易就受到干扰,那么诊断、开方的时候,就会因此受到影响,从而误判,这样对于医者也是大忌。

所以看到患者找陈凡东拉西扯,陆大夫也不阻止,反而面不改色地偷偷观察,当看见陈凡始终表情如一,才暗暗点头,讲解脉象和病情的时候,也更加细致三分。

等到上午上班结束,另外一位中年医生过来接班,陆大夫又带着陈凡去了后面的住院部。

这里住着十几位重病患者,内科外科骨科都有。卫生院里只有两个中专毕业的西医,看点小毛病还行,对于这种重症,完全是有心无力,所以全靠院里的几位老中医在担着。

要问为什么这些重病患者不去县里、甚至地委的大医院?

非常简单,没钱。

哪怕从五几年开始,国家就在全面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到现在全国的合作医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在大队里面找赤脚医生看病,个人只负担20%,大队部承担80%,个别条件好的大队,甚至百分之百报销。

但是到公社卫生所、区卫生院和县医院看病基本上为自费,没有地方会给报销。

而且除了医药费,食宿费用也是一大笔开支。

在家门口看病还好点,家人可以送饭过来,也可以换着人陪床,如果去外面,各种额外开销就足以压垮一个家庭,所以基本上公社和县医院就是这个年代的人看病的极限,极少会有去大城市医院求诊的,即便是有,那也一定是有丰厚家底的人。

可那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这个时代病人最多的地方,便是公社卫生所/院。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