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小火小说网!小火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父刘玄德 >第156章 诸葛南下158(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56章 诸葛南下158(1 / 2)

周泰、蒋钦两人犹豫不决,既觉得刘封说的有些太夸张了,可仔细想想,又觉得他说的也挺有道理的。

就在这时候,外面突然传来消息,派去侦查江都的侦骑们回来了。

刘封等人倒也是顾不上继续讨论推演了,直接把侦骑们喊了进来。

几个骑卒风尘仆仆,好在身上并无创伤,显然不曾遇到过敌人。

这几个骑卒脸上满是欣喜,一看见刘封、赵云、太史慈等人,就立刻拜倒道:“禀报将军,我等已经探明情况,孙策在昨夜就已经扔下了城池,带着所有袁术军趁夜过江了。”

“此时江都,已经是空城一座,江都父老派人通知卑职,让卑职恳请将军调派州军,进驻江都。”

这几个骑卒的话,顿时使得赵云、太史慈等人失声,不约而同的转头去看刘封。

刘封也是心中咋舌,这孙伯符当真是个狠人,丝毫不给自己留条后路啊。

不、不对,孙伯符也是个聪明人,他打的就是时间差。

如果偷袭丹徒得手,那江都自然是不需要了,扔给徐州军也要脱身攻略江东。

如果偷袭失败,那他再渡江回来,等徐州军收到消息了,他也早就已经回到江都了,也不用担心城池易手。

不愧是孙伯符,当真是智略险峻啊。

刘封突然想起一事,追问道:“城中孙家家眷可还在?”

“不知。”

骑卒老实的摇了摇头:“我等并未进城,乃是直接赶回广陵回禀消息。”

“汝等做的很好。”

刘封满意的点点头,对着赵云进言道:“叔父,这几个侦骑知轻重,识大体,并不贪功冒进,以送回情报为第一要务,小侄觉得叔父可加以表彰恩裳。”

赵云从善如流,当即提升骑卒领头者一级官职,全什十人每人赏钱百钱。

骑卒们顿时大喜,赶忙叩谢赵云、刘封的提拔和赏赐。

刘封之前问的是孙家的家眷,实际上关心的是张紘。

孙策主动动手,又决定要弃城,大概率是不会再将家眷留在江都的,要么早早送去了厉阳,要么现在也到了丹徒。

倒是张紘,也不知是继续留在江都,还是跟着孙策去了江东。

当即,刘封和赵云、太史慈略作商议,便决定以太史慈为主将,领本部和牵招部,共计两千人前往丹阳,接收驻防。

此时牵招不在城中,他最近一直在马厩照料那几匹战阵受伤的战马,想要将它们抢救回来。

经过了牵招这段时间的悉心照顾,那几匹受伤的战马还真渐渐康复了。

因为一直拘束在城中的原因,所以牵招今天上午就带着这几匹马去了城外散心。

马匹这种动物,是相当娇柔的,周身上下简直娇弱的像个小公主一样,马蹄会磨损,脚踝容易折断,马腿容易骨折,肠胃容易拉稀,就连心理都容易出毛病。

马匹哪怕是圈养的,也一定要经常出城跑圈,否则时间一长,马匹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毛病,尤其是受过伤的战马。

这会儿牵招正好忙完,赶了过来,得知自己竟然错过了商议,赶忙向赵云请罪。

赵云自然不会去治罪牵招,而是请他立刻整备部曲,准备跟随太史慈出发。

那几匹战马但凡能跑了的,也都跟着牵招一起前往江都。

牵招自去准备,下午时分,太史慈和牵招带着部曲从广陵离开,一路朝着江都疾驰而去。

两千人的队伍赶路可比两万人的队伍快多了,而且时间已是六月,昼长夜短,行军时间大大增加。

赵云、刘封等人都预估,最迟天黑时分,太史慈他们就能到达江都城。

同时,赵云、刘封还安排了飞骑,回报郯城和豫州刘备处,向他们汇报广陵的情况,以及江东的变故。

江东这边,也正如刘封预料的那样,孙策在安抚住丹徒之后,留下两千人守备丹徒,亲自率领四千大军进取曲阿,没有丝毫的耽搁。

只是孙策这边没有耽搁,可刘繇跑的也不慢啊。

等孙策这边傍晚时分到达曲阿,当道下寨的时候,刘繇早已经跑到句容境内了。

孙策并不知道这点,只看见曲阿守军旗帜整齐,士卒精神振奋,顿时大喜过望。

徐琨有些不解,纳闷的问道:“表弟你这高兴什么?曲阿虽然不是什么坚城,但守军士气高涨总不能是什么好事情吧?”

“表哥你可错了。”

孙策却是心情大好,神秘一笑的启发道:“你想想城中为什么会士气高涨?”

徐琨于是沉思起来,想了片刻,试探的回答道:“莫非是刘繇给他们加赏了?”

孙策哈哈大笑了起来。

徐琨于是摸着脑袋,也跟着笑道:“表弟,莫非是我又猜错了?”

“不,表兄所言,甚是合理,正是策之所喜。”

孙策指着曲阿城道:“表兄,我最担心之事,就是刘繇接到消息,弃城而逃。如此一来,我虽不惧他,可江东之事却要大费周章了。可现在,他居然在城中鼓励军心,想要据城死守,此真是天助我也。”

孙策越说越得意,忍不住挥舞手中马鞭:“只要我打破了曲阿,将刘繇活捉,到时候以他扬州牧的名号传檄江东,以令不臣,可不远比一城一地的去和他争夺来的痛快?”

“我先前倒是担心他跑,倒是小看了此人的胆魄。”

孙策心情大好,甚至有心思调笑道:“此番若真擒住那刘繇,我倒是要好生招待他一番,以报答他不逃之恩。”

说吧,孙策哈哈大笑了起来,徐琨恍然大悟,连道原来如此,最后也跟着孙策大笑了起来。

孙策、徐琨这边志得意满,误以为将刘繇堵在了曲阿城,广陵那边的刘封却收到了一个紧急情况。

“他们已经动身了?”

刘封看着面前风尘仆仆的信使,仔细的询问着细节。

那信使赶忙回答道:“确实已经动身,带着家眷财货,还有百余族兵,总共二十多辆大车,两百多人的样子,正朝着广陵而来。”

刘封确认道:“哦,确定是走广陵吗?”

“这……”

那信使犹豫了,摇了摇头:“回少主的话,确认不了。不过诸葛家自己放出来的消息,说是要走水路。确实看他们那些大车,走陆路的话,不但碍眼,又不方便,而且还很拖累速度。”

刘封点了点头。

没错,他一直让人盯着的,正是琅琊诸葛氏。

之前在琅琊郡中到处散播传闻,说诸葛氏要带着数千万财货南下的也是刘封。只是刘封做好事不留名,还想方设法的消除痕迹,倒是让诸葛氏没能找到他这个恩人。

刘封之所以这么做,也不是闲着蛋疼去造人谣言。

实在是诸葛玄就跟个厕所里的石头一般顽固。

诸葛玄此人,与刘表关系很是亲密,历史上在死之前,也将诸葛亮等晚辈托付给了刘表。

而刘表也确实没有辜负诸葛玄,日后诸葛亮能在隆中耕读,没事搞个水车发明,改良改良农具,这些可是都需要财货的。

诸葛亮哪里来的钱,显然是有人照顾着的。

后来诸葛亮的妻子是荆州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的两个姐妹,也分别嫁给了荆州的顶级豪门蒯家、庞家。

如果把荆州士人分一下档次。

最顶端的,无疑是蒯、蔡、黄三家。

这三家不但有声望,有部曲,有钱财,而且还在第一时间入股了刘表,获得了极其丰厚的回报,一口气将原本并列的其他四大家族给压到了第二梯队。

第二梯队之首,便是庞德公所在的庞家,南郡的郡望家族,可以理解为荆州版本的周瑜家。

也正因此,日后刘备来了荆州,投靠刘表,被刘表安置在新野当藩属的时候,不少人都去刘备那烧了冷灶,可庞家却始终没去。

不仅仅是双方离的太远了,也是因为庞家的实力还看不上刘备。

他们心里的人选,是江东孙家。

没错,庞家正是荆州的江东带路党。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