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小火小说网!小火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半弄堂村 >第二十章:风在吹20(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二十章:风在吹20(1 / 2)

(1)

浙江光复会是杨天和老潘“上面”的“上面”,光复会自成立之初始,其重要作用除宣传“反清复汉还我河山”外,就是针对朝廷展开的暗杀与反暗杀,活动范围主要在浙江、江苏和上海一带,深为这些地方的政府衙门所忌惮和惧怕,虽然此时光复会已被中国同盟会合并,但作为一杆在当地极有影响力的革命大旗,此时拿来震慑一个小小的诸暨县衙,能让其“好自为之”识时务地收场,老潘相信是能起到点作用的。

半弄堂村参与劫狱的和从大牢里被救出来的人,并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躲,也不想躲,所有人干脆都直接回了村。

两个“赶潮组”的人就地分散,只有“胖头”的伤势很让人担忧,胡山林的那一枪打在了他的右肩胛骨上,致肩胛骨碎裂,也不敢在诸暨本地治疗,一直熬到到第二天上午才找到一辆转折回宁波的马车,“胖头”的右手臂很大可能要废了。

赵宗宝把杜坤的一百两银票和上次县衙奖励的一百两银票,都从城里票号取出来后分给大家作为养伤抚家之用,大地主孟旺天不知道被杜坤的下场震动到了哪根神经,这次也破天荒地主动拿出来二百两银子救济给村里有困难的村民。

老潘呆在城里时刻关注着县衙的一举一动,杨天也神经紧张地每天进城打探消息,可是好几天过去,城里居然什么动静也没有。

大概出门没有看黄历,被派来为官一任的五十二岁新诸暨县令王满瑞,早不到晚不到,就在诸暨县衙被烧被劫狱的第二天早上,他到任了。

怎么办,气都还没喘匀的王县令,只能一边向绍兴府上报这边的“匪情”,一边紧急安排人手“收拾整理衙务”。

“匪情”自然最终上报到新任浙江巡抚廖寿丰这里,廖大人或许比王县令更加头疼,上任没多久,收到的这种“匪情及乱党急报”便连日不断地飞来。廖寿丰身兼朝廷都察院右都御史,是一个较肯接受新思想的朝廷从二品大员,浙江乃至全国,因不满腐朽的清政府而四处爆发的革命浪潮,风起云涌难以压制,对朝廷对外一味卑躬屈膝,对内残酷镇压的政策手段他内心也很是不满,所以接到这种奏报,除了如实向朝廷上报外,对下则以安抚为主,并不作什么按下葫芦起了瓢的任何镇压手段和举措。

绍兴知府反正什么都听廖大人的,包括每天打几个哈欠,吃饭该用大碗还是该用小碗。

上如此,吾何为焉?王县令本就是一个性格温和的读书人,异地当官只想在仕途安分守己地熬到致仕告老的那一天,现在廖大人骆大人都没有什么镇剿一类的公文和指令,那我还操哪门子心。

朱云祥母亲离世,按大清官场律令需在家丁忧三年,原主簿室主事沈平暂行主簿事,胡典史被杀,同样典史室主事张啸代行一县典史事。

张代典史上任后对劫狱县大牢一事,作了一番例行公事式的调查,呈文上报府衙后再无下文。

三都都巡检杜坤被杀,此职可有可无,无需任命新巡检,三都巡检处原留守人员按责向县主簿室和典史室直接领受和汇报事务即可。

由此诸暨官场波澜不惊,秩序井然。

于是浙江境内和风细雨,诸暨之地飞雪迎春归。

劫狱县大牢的这种通天大案,像没有发生过,无声无息地渐渐消沉了下去。

半弄堂村也慢慢恢复了他的平静。

牛马、炊烟、田野、河塘,一切都如旧,生活继续。

半年后,诸暨县快班捕头万阿四在酒楼酒足饭饱后,一夜没有回家,第二天一早被人发现死在宽不足一丈,深不过三尺的城内暨阳河里,据说万捕头的水性无人能及,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冬天在浦阳江上冬泳。

死因为溺亡,快班衙役勘查了半个月后不了了之。

这之后没多久老潘也离开了诸暨,去向不明。

十九世纪初叶的中国,像是一股潮流,很多年轻人都纷纷离家远赴他乡,和现在年轻人离开老家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不一样的是,他们的离家更多的是为了接受新思想和新文化,也为了追求国家与民众的真理。

科举制虽已废除,但各地的大学堂却在广招学生,除包吃包住还有一份助学金可领,毕业后找一份教学或者报学书学的高薪水生计,也并不是什么难事,鲁迅、老舍等很多现代教育家文学家,走得都是这条求学救国的道路。闪耀在中国现代史上那些不朽的政治家名人,无一不是在这一时期从乡村走出去的。

除了文科学堂外,各地还有很多的武备学堂,粗通文墨的年轻人只要身体好便可轻松入学,也是包吃住,每月发少量生活金,毕业后成绩优秀的送德国日本深造,一般的充实到朝廷各地绿营当下级军官。这些从武备学堂毕业,以后在中国内外战场叱咤风云的军官多得不可胜数,朱德、叶剑英、何应钦、白崇禧等都是这些将军星群中的杰出代表。

赵宗宝的小弟赵宗进一心只想读书,性格里也有这方面的倔强,自说自话要和城里经常一起读书的于水结伴去州府绍兴学堂读书,赵德礼对儿子的离家出走不但半句责怪没有,还给了他五两银子作路费,也不管孩子娘王桂芝伤心不伤心,生气不生气。

赵宗宝跟杨亮聊天时把弟弟赵宗进要去绍兴读书的事一说,没曾想把在一旁偷听的杨亮小弟杨明给触动了,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简单收拾了一下,然后跟老实巴交的爹娘磕了一个头,转身就进城来找快要出门的赵宗进,这两人平时虽然很少见面,但只要碰在一起不知道为什么总会有说不完的话,杨明拉住赵宗进死活要跟他一起去绍兴学堂读书,那不依不饶的架势真不知道是哪根神经搭错了。

还能怎么办,那就一起去呗。

村里还有一个人也离家出走了,那就是杜坤的小儿子杜大文。

杜坤一死,杜家在三都包括在半弄堂村的声势和威望便同时一落千丈。

不但如此,杜大文在上次富春江徭役针对赵宗宝的阴谋中,自己究竟担任了多大的角色,他不能不心知肚明,如今有权有势的老爹一死,城里的大靠山胡典史也命丧黄泉,杜大文再无人可靠,无势可张。

好在家里还有一些银子,于是为了自保他投奔了在杭州武备学堂担任“总后厨”的妻舅,替他花钱谋了一个学堂膳食操办的差事。

孟杜两家在村里的大烟馆,因为吸食的人少都已经关了,歪嘴杜大武现在收着城里贸易行和三都大烟馆的钱,杜家要靠这两个地方养着,事情由店里的伙计管,杜大武自己依旧每天吞云吐雾,但很奇怪自吸了大烟后,他的脾气倒变得不再那么暴躁了,人也懒了,很少再见到他打骂下人,这样看来大烟好像也有它有用的一面。

(2)

从县大牢出来的几个人,被胡山林指使的衙役折磨的浑身都是伤病,其他人倒还好点,回村七八天后慢慢的都在好转,最惨得是孟发,在里面不但被衙役折磨,还被同监房的犯人欺负,因为是分监关押,于平等几个想帮也帮不了,孟发小腿被打断,身体多处伤痛。爹孟七已经是个一碰就倒的病秧子,照顾儿子心有余力不足,把个流产大出血还在恢复身体的孟玉愁得直掉眼泪。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