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小火小说网!小火小说网手机版

  • 手机阅读本书

老家屋(1 / 2)

成年人的世界,回一次老家就是看了一次心理医生,老家的四季皆治愈,只有同频道人才有体会。

又有人说过:世界上最美的风景,都不及回家的那条路。

小时候向往城市的繁华,觉得农村生活无趣,长大以后才明白,有良田几亩,有家人陪伴,有生活可循,心安便是归处。

依旧熟悉的归家那个方向,可变了太多的模样。从年幼的泥巴路到少年时的煤渣路,初中后是一条不宽的水泥路,到现在变成可两车交汇的柏油路。

社会的进步带来的不紧是物质上的提升,也带走了太多太多岁月的记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不再是过去“穷山僻壤”“羊肠小道”“茅草土墙”的农村,更像是城市的社区。众多农村正走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道上,推动着农村发展日新月异。

记忆中,小时候随母亲去挖渠沟,那真是记忆深刻。万人空巷修水渠,肩挑背扛堆堤土,磨掉三载嫩鲜肉,换得清水甜心口。

把车停在这栋楼2层的小楼前,望着已经枯萎的杂草坪,我下车注视这斑驳痕迹的旧房壁。1994年,父母用三万元盖好的,在当时,我多么的兴奋,因为有小楼可以爬了,我在还没粉饰好就搬上了2楼。还有次印象中,我在这个坪中,挖出来,洗石灰的小塘里洗了个澡,不小心掉下去的,吓的自己哇哇叫,被捞上来时全身粉白。唉,一刹那雾气蒙上了眼眸。

“是宇崽吗?回来啦?”隔壁家的刘伯伯看到有车停在门前,从他家走了过来。

“额,是的。照伯伯身体还好吗。”我连忙收拾好心情,热情的从口袋掏出烟,抽出一根递了过去。

“嗯,身体好着了。现在又不种田了,就屋前屋后忙点自己吃的菜。要不就溜溜弯、看看电视。”刘伯伯名叫刘照林,我们从小都叫他照伯伯。是我们村的老党员,参加过革命,为人也不错,当年我受他们家照顾也颇多。

“那就好,您一定要注意身体。身体好,比什么都重要。您一个在家?”我拿火机跟他点燃烟,笑呵呵叮嘱他注意身体。

“哈哈,对咯。身体是革命本钱嘛,我比你们这些年轻人还懂。你婶子出去打鬼糊子去了,你建哥他们还在忙生意。快过年嘛,忙不赢。”照伯身体在我印象里确实很棒,笑呵呵的跟我唠叨着家里长短。

“嗯咯,过年这段日子,建哥他们应该忙着赚大钱钱啊。这段时间还不赚钱,什么时候赚,对不。”我笑着附和着照伯,从他的语气里明白他也为子女生意忙碌而高兴。

“嗯,一年到头就盼着这段日子。再不赚点钱,他们就要吃灰了。哈哈哈”他笑呵呵说着。

“那不至于,您又瞎说,平时看建哥朋友圈,生意就忙不赢。”我笑着拆穿照伯傲娇的小谦虚。

“不说他们了,你呢。在上海怎么样,今年要不在照伯家一起过年。”照伯没在在这个问题上久说。

“不了,您知道的。我一个人,就不麻烦您一家了。还是在我大姨家过,我外婆外公都在那边。过了年还要去常德看我奶奶。上海生活挺好的,公司也发展不错。”我拒绝了照伯的好意。

“那就好,你一个人在外也不易。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跟老头我说,或者跟你建哥说。唉,你这孩子也是磨难多。”照伯感慨了句,我能感受满满的关心。

“好的。我晚点去您家坐坐,我先把家里卫生收拾一下,又2年没回来了,还不知道能不能住人。”我笑着回应了。

“行,来吃晚饭。几年难得来我家吃个饭,我要你建哥带点菜回来,让你尝尝你婶子手艺。”照伯还是那么客气。

“好啊,那我就晚上去唠叨您一家了。”我笑了笑。

“你这孩子,说什么唠叨不唠叨。你干活吧,我去前面转转。”照伯转身走了。

“行,慢走哦。”我笑了笑,从车的中央扶手拿出了大门钥匙。

打开锁,推开门。屋里很干净,因为在我回来之前大姨和外婆过来打扫了。

小时候读诗,觉得老屋倾斜了,要用木柱支撑,那也是一道风景。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亦是诗中人。

一辈子看起来很长,等父母过世之后,才知道什么是“弹指一挥间”。作为80后的我,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打开没有父母留守的老屋,感慨万千。

看着北面墙上,竖立的宗牌和父母遗相,就那么一瞬间我泪眼婆娑。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家在湘北的田沟旁,房子挂在小河边,屋顶是棉瓦草木,墙壁是泥巴混合着土砖,门口的晒谷坪也都是泥土。

每到收割稻子的时候,父亲搬出竹片做的席子,把谷子倒在上头。母亲常常抱怨:“什么时候,也能盖个小楼啊。”

父亲听了,不作声,啪嗒一下,猛抽一口烟。然后,他去了河堤边的砖窑,因为老板给的工钱还算高。

很多时候,父亲会走很远的路,去隔壁乡或者县城帮人做桌椅,或者盖房子的打打零工。稍有空闲,父亲会时不时的拖点建筑材料回来。

终于在1993年某天,老父亲回来说,准备把爷爷奶奶老屋推倒重建,盖2层的小楼房,屋顶变成了瓦片琉璃顶,红砖水泥地,生活也有了诗情画意:“陶尽门前土,屋上有片瓦。”

可以说,父母把前半生毕生的心血,就放在了盖房子这件事上。为此,他还负债好几千。

上学大学的时候从外地回老家的路,显得那么漫长,火车也特别拥挤。过年时,还不一定能买到车票,令人心烦。

不管怎样,父亲在老屋里住,我总是要回来的。陪伴父亲过节,看看家乡的风景,吹一吹故乡的晚风,都是幸福的。

幸福,却很短暂,过完节,就得离开了。父亲扛着行李骑着摩托,送我到城里的车站。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