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尽在小火小说网!小火小说网手机版

药宗传奇

类别:其他类型|字数:7W|作者:沈志斌

手机阅读本书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免费阅读

那年夏天高考结束之后李书明感觉自己考得还不错,结果放榜那天查了一下分数五百八十多,等过几天切线出来高出一本线十几分。这比他预估的分数还要低一些。高中这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总算考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可以选择的院校相对多一些。刚开始李书明不知道报选哪个专业院校。他父亲李井泉的建议是报考医学专业。理由是未来我们国家将会大力发展乡村医疗事业,每个乡镇都配备医疗诊所,到时候就有一大片的空缺。可是李书明对医学并不感兴趣,而且西医还会涉及手术。对于手术,李书明是感到十分害怕的。让他上手术台操作,估计他会晕倒在那里。思前想后,李书明决定报考中医类专业,中医就不用动手术。每个省里面都有一所中医药大学,李书明并不打算出省,所以就打算填报本省的中医药大学。现在学校选定了,接下来就该选择专业了。李书明最开始选择的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后来想想还是觉得中药学专业比较符合他的兴趣爱好。于是连夜把高考志愿改为中药学。也就是这一改报,让他后悔终身。高考志愿,这是关乎一辈子的人生大事,疏忽不得。但是李书明在这件事情上确实做得不妥。他身边的亲戚朋友们也没能给他很好的建议。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选择专业这件事情上,李书明做得不够谨慎。等他真正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没办法改变。这怪不了别人,只能怪他自己,在没有弄清楚事情真相的前提下冒然做出选择,这将对他造成悔恨终生的后果。可是没办法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成为定局,那就只能接受这个事实。那个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像现在这么普及。李书明从他表哥那里买来一台按键手机。他和他的同学们就是在手机qq上联系的。

“你高考考了多少分?”手机qq上显示是李书明的老同学王德森发来的消息。

“586。”李书明按下了这一串数字。接着又通过手机qq反问道:“你呢,考了多少分?”

“548。”对方回复道。分数差了一大截。“你有想好要报考什么专业吗?”那个时候李书明还没有想好要报考什么专业。他脑子里浮现出来的是“日语”这个专业。他挺喜欢日本文化的。

“我还没想好,大概是日语吧。”李书明回答道。他的手指飞快的摁着按键。“你呢?想要报考什么专业?”

对方回复道:“可能是电子信息类吧。”

这段对话发生在李书明准备填报中药学专业之前。那时候他的脑海里还没有中药学这一专业的概念。

这一切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李书明填报了中药学这一专业,这是上苍安排的。

对于填报什么志愿,李书明是有和家里人商量的。毕竟这关乎人的一生。想要从事什么行业,其实李书明心里没有个底。他后来还是听从父亲的建议,报选了中医学类专业。中医学专业是一大类专业,里面细分了许多小类专业。李书明仔细一看,我的天,总共有十七个小专业门类。这又让他犯难了。到底该怎么选。李书明的父母都是农民,不识字,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给李书明建议和参考,李书明知道跟他们说了也没用,他们不懂得。当然李书明最终选择的是中药学专业,这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其实李书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内心挣扎的。填报志愿比高考还要痛苦,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李书明之所以选择中药学专业,这可能是因为他喜欢植物吧!还有如果顺利的话,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名药师,这听上去就很酷的样子。可是这只不过是表面上看上去会让人以为的事情。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药师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其背后要付出的努力多到令人难以想象。这是他毕业以后的事情了,在此先透露一点点。

“我当初以为你去读日语了。没想到你去读医学了。”王德森说道。此时李书明已经来到王德森的家里。因为王德森他们村里过节。他便把李书明请到家里来吃饭。

“我这也是听从我爸爸的安排。我觉得中医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挺不错的。”

“你填报的专业是中药学吗?”李书明不知道什么时候跟王德森说过他填报的专业是中药学。他的记性真的不太好。

”是的。我即将入行学习的专业是中药学,我希望它不要让我失望。”

“这看个人喜好了。你真的喜欢你填报的专业吗?”

“我想我是真的喜欢的。虽然现在我对这一行知之甚少。但是这种事情得慢慢来,我现在还没有开始学,也不知道中药学这门专业到底好不好学。”

“你喜欢就好。”王德森说道。“不要等到了大学突然发现这门专业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万事开头难,希望你能够夺得头彩,好好地把这门专业学进去。”

“所学专业不是喜欢的样子,你说的这种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只能说这种事情看运气了。如果运气不好报了一个不喜欢的专业,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只能听天由命了。”

“你可真够随性的。这种事情得非常谨慎,不能有丝毫的差池。你可得想好了。这可是关系到一辈子的人生大事。”王德森说道,眼睛里充满了忧虑。他可不希望自己的这个老同学踩了霉运。

“我相信我的直觉,我想我能够学好这门专业的。对此我还是有信心的。”

“可以说我们现在正处在人生的重要关口。能不能学好本专业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王德森说道,他的眼光非常深邃,不太符合他这个年纪的少年模样。

“你填报的是电子信息专业吧。你对这门专业感兴趣是吗?”李书明问道。

“是的。我挺感兴趣的。”

“你知道电子信息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这个我有在网上专门查了。就业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

“这话怎么说呢?”

“电子信息类主要学科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我觉得在现代社会很需要信息技术。我报的这个专业还是有前途的。”

“你说的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一时间我竟无言以对。”

“隔行如隔山,你听不懂很正常。”王德森说道。面无表情,李书明猜不到他内心在想什么。

“虽然我们将来从事的行业不同,但我们之间还是有共同话语的。”李书明极力拉拢他们之间的关系。王德森是李书明这辈子不肯放弃的好伙伴。

“没错。有许多事情值得我们交流经验。比如怎么跟上司领导打交道,如何处理同事间的利益关系等等。这里面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学问可多了去。”王德森似乎也感觉到了李书明的用意。

“我觉得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只要用心钻研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就。”王德森说道。他说这话明显把行业范围扩宽了,他可能担心李书明以后会不喜欢他的专业,鼓励他不要轻言放弃。做一行,爱一行。这是我们做人的底线。即使以后觉得不喜欢,但也要坚持下去。因为这是我们的生存之道。虽说可以转行,转行要趁早。但我们不能浪费了大学四年的光阴。我们一定要学有所用。

“我们还是好朋友吧,即使以后要长时间分离,不能像小学初中那样天天泡在一起。”李书明说道。这是他们以后的分离常态。他们之间还是有一些东西牵连在一起的。李书明是非常不舍得王德森从他的身边离开的。但是没办法,他们需要各自奔向不同的人生。他们不可能再像小时候那样天天泡在一起。

“瞧你这话说的,好像我们之间正面临生离死别似的。”王德森说道。他们将前往不同的城市上大学,虽然可以遇见更多的小伙伴,但也比不上小时候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没事我每年过年都会来你家看望你的,这你放心,我不会把你忘了的。我们之间的友谊不会搁浅的。当你遇到困难时,我也会在远方默默支持你的。请你相信我,我们之间的关系不会断绝。我们是一辈子的好兄弟。”

“你这样说让我倍感安全。我还以为我从此要失去一个好伙伴了呢。”李书明说道。他是真的担心以后两人会各安天涯,不再往来。

“不会的,我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王德森说道。“无论将来我们各自遭遇了什么,我都不会忘记你的。”

今天王德森村里过节,李书明以为他只邀请了他一人。在他们这段谈话结束之后,来了一大帮李书明不认识的人。他们都是王德森的高中同学。李书明和王德森是小学和初中的同学,上了高中以后两人就分开了,虽然还在同一座县城。

吃完饭后,王德森的父母把饭桌收拾好了。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可是李书明根本插不进嘴。他在这一群人当中觉得挺尴尬的。为了缓解气氛,李书明掏出手机来玩。那一群人当中也有掏出手机来玩的。李书明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聊什么。他和王德森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可是王德森明显比他的交际范围要更广一些。王德森是李书明唯一的朋友。王德森可以没有李书明,但是李书明不可以没有王德森。

时间差不多了。李书明起身向王德森道别。见此情景,王德森的那帮高中同学也纷纷起身道别。就这样客人们都离开王德森家。

回到家以后,李书明回想刚刚和王德森谈话的情景。觉得有点丢人。他觉得自己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一样纠缠着王德森,这样会给王德森造成一定的困扰。虽然王德森嘴上说着没关系,可是摊上李书明这样一个巨婴,他可能也不好拒绝。所以才会答应了李书明的那些请求。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李书明在谈话中已经表明自己不能失去王德森这个唯一的朋友。不知道王德森心里会怎么想的。李书明觉得自己可能给人家增添麻烦了。但是在他的心里还是想要维持这一段关系的。虽然这样做可能遭来人家的厌恶。

距离上学的时间还有两个多月。李书明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地休息一番。高中三年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已经让李书明疲惫不堪,他的身体已经被掏空了。在高考放榜那天,当他查出来自己的成绩时,着实松了一口气。他终于获得了解放。他觉得他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但是他不晓得到了大学他将要面临怎样的学习强度,他的身体能不能承受得住。

为了庆祝儿子考上了重点大学,李书明的父亲李井泉在家里设宴款待亲朋好友。其实是为了能够收份子钱。这是一条明摆着的潜规则。结果人家东拿一点西拿一点总共拿了一万多块钱。这个金额的数目还是挺大的。足以支撑李书明一年的学费和餐宿费。这是村子里的习俗,每当有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就可以在家里摆设宴席款待宾客。李树明糊里糊涂地被他的父亲当成了敛钱的工具。人家说没有十几万培养不出来一个大学生。这话说的有点夸张。十几万没有,八九万还是有的。总之能够上大学虽然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其背后还是需要一个家庭经济实力的支撑。李书明当然知道父母的辛勤劳作只为了能够让他有朝一日出人头地。这是为人父母最朴素的愿望。

眼看着已经到了八月中旬,李书明还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他的心里干着急。不得已他到邮政局询问,发现录取通知书已经发达,只是还没有送到各级乡镇村。李书明凭身份证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当时的心情有几分小激动。这是他高中三年努力的结果,李书明觉得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他的付出总算换来了回报。可是,他不知道收到录取通知书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日子还需要更加努力。

等到临近开学的日子,李书明到车站买了三张通往福州的车票。他的父亲和他的一个表哥将陪同他前往大学。李书明长这么大还没有出过远门。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摆脱父母独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