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尽在小火小说网!小火小说网手机版

汉相诸葛武侯

类别:历史军事|字数:7W|作者:大河丨子南

手机阅读本书

诸葛武侯梦遇太公得授天机,为了天下万民匡扶汉室还于旧都的故事。

免费阅读

阳春三月暖,春风入怀乱。

闭目养心神,悠然白云间。

东汉南阳郡,白河岸边,春回大地,万物生机。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绿水如画。阳光轻拂草地,蝴蝶在空中飞舞,宛如一幅美丽画卷,直教人忘却世间烦恼。

河边黄土地里,健壮的黄牛,肩挎挽木,俯身抻背,正卖力拉犁,鼻头冒出阵阵哈气。

农人们三三两两,散落田间,“吁吁~喔喔~”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正值春耕时,四海无闲田。

一位长衣翩翩的青年,双手叠于脑后,斜躺在河边草地。他沐浴着日光,随口哼唱小曲,一支狗尾巴草,斜挂在嘴角边。

苍天如圆盖呦~大地似棋盘~世人黑白分呀~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呦~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呦~

青年在吟唱自作的诗歌,他乃世家子弟,不必为生计发愁。他的父亲,曾任太山郡丞。他的叔父,曾任豫章太守。他的先祖,在汉元帝时,曾任司隶校尉。他的生活,从小便衣食无忧。

然而青年却并未出仕,他隐居在此处山林中。春夏读书,秋冬射猎,交游广泛,遍访名士。

虽生于书香门第,青年却并无腐儒酸气。他常与农户席地而坐,谈天说地,听闻农家趣事,议论稼穑耕织。对农民生活十分了解,对百姓心思知之颇深,继而对他们的艰辛深感同情。

就拿眼下来说,春耕时节,各地的百姓都在忙着播种,生怕耽误了农时。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起早贪黑,手上布满了老茧,不敢有丝毫松懈。

可等到了秋天,农民依旧要挨饿。交了皇粮,所剩无几,有时还要倒欠官府几厘。是农民不够辛苦吗?不是。是黄牛不够卖力吗?也不是。是天灾吗?更不是。那究竟是为什么?是人祸,青年心想。

“听说了吗?又要打仗了!”远处的农夫在议论。

有人接口道:“听说是北边的曹大人,要去打南边的刘大人。”

有人抱怨道:“哎,这才消停了几天,怎么又要打了。”

大伙儿叹气道:“可不是嘛,今年的收成又要泡汤了。”

他们埋怨的很对,让他们吃不饱饭的,正是天下的大人物们。其实就南阳郡来说,这里土地相当肥沃,天灾也少,收成总是不错的。照理说,春天播种的时候,只有农夫们自己耕作,官府可不来帮忙。可到了秋收时候,却不由农民做主。衙门官吏来了,拿着算盘在扒拉,农夫们欠官府多少税,要缴纳多少粮。

农民着实冤枉,这衙门到了征税时节,立马出现。征完了税,又消失不见。真遇上什么困难,那是决计找不到的,只能自己克服。真若遭了天灾,官府来赈济,打旗子的倒比拉粮食的还多。喝那么几口稀汤,要让人把头磕破,还不如逃荒要饭来的实在。

“真是吃饱了撑的,干嘛天天打仗呢。”农人们还在抱怨。

青年也在思考。是啊,老爷们天天在喊,为了天下太平,为了四方百姓。可要让百姓们说,没了老爷们,这天下或许还太平些。百姓不用人管,自己动手就能吃饱。老爷们要真为百姓着想,最好呆在衙门里别动,不该一天到晚瞎折腾。

一群从不种地,却大腹便便的人,一边横征暴敛、骄奢无度,一边高喊着为了天下、为了苍生。他们的心中,又何曾装过百姓?

天下黎民起早贪黑,奔波劳累,却得不到衣食温饱。四方诸侯混战纷争,你来我往,只落得个鸡犬不宁。想到此处,青年的脸上,笑容渐渐消失,一缕愁云涌上眉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这青年复姓“诸葛”,单名“亮”,字“孔明”,便是人称得之可安天下的“卧龙先生”。

此地处于东汉南阳郡,南阳古称“宛”。春秋时期,楚文王三年(前687年)置宛邑。秦昭襄王五十五年(前252年)置宛县。秦置南阳郡,以在南山之南,汉水之北,故谓之南阳。

西汉时,南阳为天下五大都会之一。新莽时,王莽受封南阳新野。东汉时,光武帝刘秀起于南阳,封为陪都,尊称帝乡。南都帝乡,闻名天下,云台二十八将,十一人出自南阳郡,时为东汉第一大郡。

南阳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光武因之而成帝业。张衡作浑天仪、地动仪,才名远播。张仲景作伤寒杂病论,医道精湛。诸葛亮仰慕此地风华才气,又居四方之中,可通各处讯息,便隐居于此。

读书悟道,焚香抚琴,交游广泛,谈天论地。经史子集,无一不通,儒墨道法,无一不晓,阴阳五行,俱有涉猎。习经世济用之学,养胸中浩然正气。虽于乡野间悠游自在,却对天下大势了然于胸。身未出茅庐,心却遨游于九州,胸中早已韬略万千。只待天时至,便扶天下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诚如古人言: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转眼夜幕将至,青年缓缓起身,负手而立,忧郁的眸子遥望远方。

太阳渐渐西陲,天边晚霞浮起,飞鸟簌簌归林。身前河水流淌不止,诉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远处农人躬耕不辍,讴歌春回大地兮,万物生机。然而这一片生机之上,却是山河破碎,天下动荡。

这一年,是建安十二年。建安建安,既建且安,多好的年号啊!可这汉室的天下,却早已危如累卵,断壁残桓。自高祖得天下,汉武拓疆土,光武复中兴,延续至当今献帝。大汉已历三百九十三年,传二十四帝。

遥想当年,高祖创业维艰,大汉始建。文景二帝推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生息,厉行节俭。轻刑慎罚,减徭薄赋,纳言求才,以民为本。百官清廉自守,百姓安居乐业。终使国库充盈,天下太平,史称文景之治。是继尧舜之治、成康之治后,中国又一大盛世。

及至武帝,举二世之余财,北击匈奴,南征百越,西伐西域,东征朝鲜。自武帝即位以后,整个国家如同战争机器一般,昼夜不停运转。对外征战于武帝而言,如同吃饭睡觉一般,一日不可或缺。连年的征战,耗尽了国力,也使得百姓穷困潦倒,饥寒不堪。然武帝之举,虽有劳民伤财、穷兵黩武之嫌,却亦有开疆扩土、扬国立威之实,终究是功大于过。

究其根本,于百姓而言,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纵活百年,终不免一死。物质和尊严,填饱肚子与扬眉吐气,总要有所取舍。既要物质,又要尊严,往往难以两全。若为百姓能安居乐业,国家委曲求全,倒也说得过去。若为国家开疆拓地,民族挺直脊梁,苦一苦百姓,累一累黎民,倒也可以接受。毕竟俗话说,不争馒头争口气。能把尊严挣回来,肚子饿点儿也值。

最糟糕的莫过于,府库挥霍一空,百姓盘剥殆尽,却尽皆抛洒于无用处。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于国于民毫无益处。对内剥削无度,对外献媚逢迎。百姓吃了苦,受了累,却依然直不起腰,抬不起头。汉武帝牺牲一代人之小民生计,换来外邦臣服之大国尊严,依然称得上有为之君。

武帝之后,昭、宣二帝相继秉政。偃兵息武,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史称昭宣中兴。

昭、宣之后,元帝即位。放纵吏治,厚待大夫,致使豪强地主做大,兼并之风盛行。百姓失去田土,生计日渐艰难。西汉之时,外戚干政严重。元帝为制衡外戚,开始宠幸重用宦官。宦官们内蔽视听,外结朝臣,逐渐干预朝政。

元帝之后,成、哀、平帝相继即位,朝政日渐不堪。平帝死后,外戚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新朝建立后,王莽推行一系列改革。但因不切实际,且操之过急,招致上至豪强、下至平民的集体反对。爆发了绿林军、赤眉军起义,天下陷入动乱之中。

最终,起于南阳的刘秀,战胜各路兵马,再度统一天下,是为汉光武帝。光武即位之后,提倡节俭,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东汉国力得到恢复。

光武之后,明、章、和相继执政,国家昌盛,天下太平。

和帝之后,殇、安帝即位,安帝宠信宦官,朝纲开始腐败。

安帝之后,顺、冲、质、桓、灵帝均短命,国家陷入混乱,外戚与宦官轮番执掌朝政。中央朝堂式微,地方豪强做大,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以致富者阡陌连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所谓民失其田,国必失其民。国失其民,则未见有不大乱而尚能存者。是以失田则无民,无民则亡国。

农民失去土地,为了生计,只好外出乞讨,变成流民。流民讨不到口粮,为了生存,便去抢大户,变成暴民。大户抢完,只剩达官显贵,索性一并抢了官府,暴民最终就变成反民。

先是土地兼并,而后流民千里,流民变为暴民,暴民变为反民。古代王朝的灭亡,莫不遵照此流程。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每一个王朝的开端,打土豪,分田地,都从掘前朝的墓开始。待局势稍稍好转,屁股渐渐坐稳,便开始为自己挖坟。霸田土,敛财富,直到把百姓再逼成流民,流民逼成暴民,暴民逼成反民,将自己亲手送进坟墓,这才宣告结束。

历史,不过是一片墓地而已,新人掘旧墓,故土起新坟。人人一把铁锹,埋葬过去与未来。穷人恨阔人,穷人骂阔人,穷人反阔人,穷人成阔人。穷人成了阔人,自然从先前阔人的作为中,发见出道理来,于是照做不误。

稍后,便有想当阔人的穷人,骂起这原是穷人的阔人来。不过是想把别人踩在脚下,自己坐上去罢了。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过是失势时不把自己当人,得势后不把别人当人罢了。无非是落魄时把自己当奴才,奉阔人为主子,富贵后把自己当主子,将别人当奴才罢了。不幸我华夏,竟只有主子和奴才,而没有人与人。

东汉末年的情况,自然并无二致。随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流民越来越多,终于在东汉末期公元184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史称“黄巾起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起义军高喊口号,攻陷州郡,焚烧官府,杀戮官吏。十天之内,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黄巾势大,朝廷少兵。为平息乱局,只得放权于地方之州牧,使其总揽一州数郡之政务、财税,并有私募兵勇而成军之权。故而黄巾覆灭之时,亦是群雄并起之日。地方割据,遂成定局。中央朝堂,回天乏力,东汉政权名存而实亡。

从此天下大乱,各地诸侯蜂拥而起。汉失其鹿,而天下共逐之。

袁绍、曹操、公孙度、公孙渊、高干、吕布、袁术、刘繇、刘表、刘璋、韦端、段煨、李傕、郭汜、马腾、韩遂、程银、候选、李堪、梁兴、张绣、张横等众多势力相继登场。

各路诸侯混战厮杀,横征暴敛,豪强地主欺压百姓,巧取豪夺。兵役、粮税接连不止,战乱、劫掠无处可避。百姓虽是辛勤耕织,却勉强果腹,艰难度日。溺于饥寒者,成千上万,死于乱兵者,不计其数。十室有九空,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土狗窜于旁。

凡此种种,闻之见之,怎能不怜我生民,流离乱世。思之念之,怎能不忧我社稷,心为之殇。

春日傍晚,寒气仍在。山峦渐次朦胧,夜雾缓缓下沉。青年从思绪中回过神来,裹紧身上长衫。眼神忧虑而坚定,直直的望着远方。

正是:

青山远眺晚霞红,西风拂面寒雾浓。

农人不嫌春耕苦,只盼秋收粟满斛。

王侯锦衣不沾泥,庶民辛劳少粮米。

九州烽烟兵争起,四海百姓苦凄离。

仁人思之痛肝肠,志士念之心忧殇。

男儿当立凌云志,开创太平万民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