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小火小说网!手机版

首页悬疑 → 撼龙经觅星峰小说全文最新章节

撼龙经觅星峰小说全文最新章节

觅星峰 著

连载中免费

《撼龙经》是觅星峰所著一部长篇悬疑灵异小说,主角是韩旭,讲述了韩旭在去云贵高原支教的时候,意外得到风水宝藏撼龙经,从此人生走上了截然不同道路的故事。撼龙经,是中国最权威的风水圣典,无数人趋之若鹜的东西,被韩旭在无意间得到了,之后,韩旭平凡的生活被打破,走上了帮人看风水,探寻中华大地无尽秘密的道路。

18.6万字|次点击更新:2019/06/28

在线阅读

《撼龙经》是觅星峰所著一部长篇悬疑灵异小说,主角是韩旭,讲述了韩旭在去云贵高原支教的时候,意外得到风水宝藏撼龙经,从此人生走上了截然不同道路的故事。撼龙经,是中国最权威的风水圣典,无数人趋之若鹜的东西,被韩旭在无意间得到了,之后,韩旭平凡的生活被打破,走上了帮人看风水,探寻中华大地无尽秘密的道路。

免费阅读

  我叫韩旭,打小生活在江南的水乡,我犹爱江南的一切,那种“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风光,光是想想都觉得醉人心肠。

  也许是十几年都生活在充满柔情的江南水乡,对于那俊秀雄奇的云贵高原竟也多出了许多的心心念念与向往,于是戊子年初秋,我做了个决定,去云贵一带支教。

  我想去看看腾冲的温泉和云南的十八怪,我想去看看波涛汹涌的七星河,我想去看看古老的山边摩崖石刻,我想去探索一番,那逶迤绵延万里的群山高原之下的故事和古老的文明传说。

  民间盛传,云贵的山水出美人,钟灵敏秀之地的人也都充满了灵气和秀气,我曾想如若上苍眷顾,我也能在云贵高原偶遇一段情缘,找到自己最中意的爱人,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奕秋,也未曾想到会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等着我。

  那一年正好是戊子年,而我也正式的来到了号称夜郎故都的贵州省赫章县,在一个叫做牯鸡村的村子里,寄宿在了老支书韩德才家里。

  韩德才是我的本家,为人很和善,尤其尊重文化人,村子里条件不是很好,只有一所不大的学校,据说是之前有大老板来修的慈善小学,后来老板出事了,教师也都跑光了,现在就是一个女老师,教着村子里百十个娃儿。

  这女老师还是村子里唯一的一个大学生,因为记挂着家乡的孩子,所以放弃了城里的机会,回来支教,她总想着多教出一个孩子,家乡就多一份希望,她姓奕,单名一个秋字。

  第二天我就去学校见了她,并留下来与她一起教那些孩子。奕秋人生得很美,是那种符合贵州山水的秀美,柔情绰态之中自带三分英姿,和这高原的风光一般,很是醉人。

  在牯鸡村的生活很好,牯鸡村有个供销社,我平日里得闲之时,就用支教的钱,去供销社打两斤酒,和山边沟头放牛的牛犊子喝上两口,和收谷打场的老田吹哈人生,小日子还算过得安逸。

  这天我正在田埂上和老田聊田鸡的事,村子里忽然躁嚷起来。有人在村东头那颗老槐树下,拉长了声音的吆喝道:“出出,死人出棺木。”末了随即响起了一连串的鞭炮声,一缕青烟随蒸腾起来。

  “日你锅敲,村里死人了?怕是阳家老太太不行咯。”

  老田骂了一声,屁股在田埂上一蹉,站起身来,嚼着手里的黄粑,就了一口小酒,看着村里头,不知道在琢磨些啥。

  “小韩,快帮我一下,咱们把这背谷子背回去,晚上有的忙了。”

  老田琢磨了一会儿,招呼着我帮他收谷子,我也知道村子出了事,帮老田收了谷子之后,就回了村子,村里人基本上都奔着王家去了,老支书韩德才也去了,我寻思着老田不是说阳家老太太不行了吗?怎么这人都跑王家去了。

  我疾奔王家去,还在路口,就看见王家院子里挤满了人,有说有笑的,正在吃酒席,我一看不由得愣住了这不是死人了吗,怎么搞得比结婚还热闹呢?

  正在我疑惑之际,屋头有两个孝子,在阴阳先生的陪同之下,杵着个孝棍,就走了出来。

  那阴阳先生高声唱了一句礼,方才说道:“各位亲朋好友,今天乃是王太婆七十岁生日,感谢各位捧场,大家吃好喝好,午夜子时,大家一起送王老太婆上山,孝子行半跪之礼。”

  阴阳先生话落,那两个拿着孝棍的孝子,前膝半曲,对着众人行了一个半跪之礼,此时的我已经是惊恐加懵逼,这明明是死人抬丧的场合,却是王老太婆做大生。

  这是喜事,还是丧事?

  这一幕多年以后,我回忆起来,总是噩梦连连,不自觉的冷汗湿衿。

  “哎哟,日你锅敲,小韩你比我还快嘛,来入席吧,站路口干嘛?”

  就在我惊恐不安,不知道要进还是退的时候,老田来了,他拥着我的肩膀就入席了,这一顿饭吃得我胆颤心惊,到底吃了啥我也不知道。

  晚些的时候大家都吃好饭了,有的在院子里打牌,灵堂也升起来了,这里的灵堂,就是堂屋,王家堂屋之中,已经打扫干净,支上了香烛台,堂屋中央,停了一口大样的柏木棺,民间普通百姓一般都是松木棺,杉木棺。松木棺最次,因为松木料板不是很好,久之会开裂,杉木保存的时间久一些,柏木棺那就是极好的棺了,王老太婆能够得到一樽柏木棺,也的确可以安然去了。

  “三天不吃的阳间饭,四天就上的呀望乡呀台,望乡台上望一望,满堂儿女哭哀哀…”

  做法事的先生敲锣打鼓的在灵堂里唱《血河经》,这时候老田忽然又从人群里钻了出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这时候我发现老田变样了,换了一身的新衣服,肩头搭了一块白色帕子,还戴了一双白手套,手中提着一个灰布袋。

  “你这是要做啥?”

  我看着老田说道,伸手去掏他手中那个灰色布袋,老田将手往后一躲,拍掉我的手,嗡着声音道:“别乱动,这是衣食罐。”

  衣食罐?那是干嘛用的?

  老田贼嘻嘻低声对我说道:“日你锅敲的,别问那么多,待会儿跟着我,好处多着呢。”

  这时候,灵堂里做法事的先生,已经将血河经唱到了尾声:“十月怀胎娘辛苦,三年怀孕母劳呀心。想念父母恩难报,报恩会生太乙尊。养我一生无报答,发心虔诚礼世尊。

  在家父母增福寿,过去祖宗早超嘞呀升。父母恩深无处报,拜礼太乙救苦尊。合家志心皈命礼,报恩会上救苦尊呀嘛。”

  铛铛磁,铛磁。

  几声锣鼓之后,做法事的先生被请到了别的地方休息,那个阴阳先生同孝子又出现在了灵堂中,阴阳先生唱了一礼,高声说道:“王太婆进新屋啦,请新屋先生给王太婆打理新屋。”

  这个新屋我能理解,这是一种避讳,也就是要将王老太婆的尸体装棺了,可是这新屋先生啥玩意儿?

  “也就是入殓师,走了跟紧我。”

  我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被老田一把拉着走进了灵堂之中,老田先是谢了孝子的半跪之礼,然后走到棺材旁,将手中的衣食罐放在了灵堂中的一处烛台之上。

  此时主家将一沓冥钱,彩纸,五彩线,什么的都拿了出来,老田先是对着棺材拜了三拜,然后才招呼着大家帮忙,我不会就听老田招呼,老田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先是在棺材底部铺了几十张彩纸,据老田说这些彩纸是有讲究的,这是给死者垫的,就好像活人垫的毛毯之类的,多垫点,软和。

  “青彩一张似云锦,儿子儿孙福禄全。”

  老田说了一句口白《注:也叫吉礼,口彩》,终于把最后一张彩纸铺垫好,然后将众人折成倒三角形的冥钱,铺在棺材内壁之中,这时装殓第一步算是完成了,就等着抬尸进棺了。

  可是我环目四顾,竟然没有看见堂屋之中的尸体,这一瞬间冷汗又顺着我脑门心流到屁股沟了,莫不是诈尸跑了吧。

  然而事实证明是我想多了,没一会儿,在孝子和孝女的搀扶下,从内屋搀出一老太太,老太太容颜已经很苍老了,一张面容沟壑纵横,形如老树皮,一双手筋路凸显,犹赛枯枝,穿着一件灰色的老寿衣,头发已经尽白,但是尽管如此,老太太看上去依旧精气神很足。

  看到死者竟然生龙活虎的出现在我面前,我拿冥钱的手几乎抖得犹如筛糠,冷汗八颗八颗的从脑门心往裤裆里钻。

  “来啊,搭把手,扶老太太进新房。”

  在阴阳师的招呼下,孝子孝女,几个至亲,一同将老太太横抱起来,缓缓地放入了棺材之中,老田这个时候将烛台旁的衣食罐拿过来,缓缓的放入老太太头部的棺材内部,并说了一句口白,衣食在前,子孙无忧。

  本来正常的入殓还有一个流程那就是盖棺盖,可是这个时候孝子却递过来两个大红包谢我们,我此刻扶着棺材的手,都在棺材上扣下来两个深深的指甲印,可想而知吓到什么程度,哪里会有心思去接红包。

  老王替我接了红包,此刻的我虽然害怕到了极致,但是我一直有一句话想说,我抬起头看着众人道:“这明明是个活…”

  可是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老田一拳揍在肚子之上,我只觉得小腹之下猛地传来一阵钻心的疼痛,冷汗就顺着眉间眼角缓缓地滴落了下来,还没疼醒,在这种浑浑噩噩的状态之下,就被老田直接从灵堂之中拉了出来,我很生气,老田凭什么无缘无故的打我?我所说的本来就是实话,那王老太太,本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老人,这是什么人间?王老太太身体硬朗,本该颐享天年,寿终正寝才是对的,为何送活人入棺这遭天谴的事情,却在这里活生生的上演?旁人还不得言语?

  “日你锅敲,你干什么?你想死啊。”

  老田把我拉倒没人处,一把把我甩在地上,因为刚才的惊吓,此刻我浑身发软,竟然一屁股跌坐在地上爬不起身来。

  在地下休息了一会儿,我方才站起身来看着老田一字一句的道:“那老太太还是个活人啊。”

  老田一听,用手指着我道:“啧啧啧,我日你锅翘,我就晓得你要说这句话,你刚刚要是在灵堂之中说出来,你就摊大事了。”

  我据理力争道:“能摊什么大事,那王老太婆就是个活人,这不是埋活人吗。”

  老田叹了一口气,想组织一下词句把事情给我解释清楚,可是他一个糙汉子,肚子里没有什么墨水,只说出来一句:“日你锅敲,我懒得跟你争,入乡随俗老子一个犁田扒地的都懂,你个文化人应该比我还懂,养老阁你听过吗,没听过就好好看着,我们牯鸡村就这风俗。”

  老田说完,直接撇下我回王家了,看来他还有点生气,我站在夜色之中,寻思良久,终不知道养老阁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丧葬习俗,养老阁三个字之前记得曾在书中有过一面之缘,到如今想来,竟然模棱不清。

  对了,还有一个人或许能救王老太婆,想到此间我顿时犹如打了鸡血一般,奔回王家,找到了来王家帮忙的奕秋,今晚的奕秋卸了工作装,一身村姑的打扮,系着围腰,戴着袖套,可是即便如此,也难掩她的秀美,她的美已经和这云贵的山水融在了一起,她穿啥像啥,皆备神韵。

  “韩老师,你有事?”

  我把奕秋拉到没人处,奕秋捋了捋头发,笑着对我说道,夜色之中我看不清楚她的笑容,但那一定极美。

  我把我对老田说的话重新对她说了一遍,并请求她,这个村子属她文化最高,又是本地人,与大家伙儿最亲,请求她救救王老太婆。

  哪知奕秋听后,嗤笑一声道:“韩老师,我觉得老田说得对,入乡随俗最好,譬如西藏的天葬,江南的悬棺,我们都得选择尊重,还有奕秋奉劝韩老师一句忠告,外来之人即是客,且随他乡风水俗,而且丧葬习俗,乃是民间之大忌,韩老师还是少问为妙,否则惹祸上身,恐会埋骨他乡啊。”

  奕秋说完直接回去了,连续吃了两个闭门羹,我清醒了不少,奕秋那句丧葬习俗乃是民间大忌,外人不可多问,彻底的点醒了我,我此刻方才知道自己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可是心中又涌起深深的不甘,那毕竟是个大活人呐,这种丧葬习俗和裹小脚一般,都是毫无人性的陋习。

  哎,万般无奈之下,我只有叹了一口气,返回了王家,王家大院之中,那些帮忙人有说有笑的干着手里头的活,那三五个一群,斗地主或者玩五朋友的牌友,耍得正嗨。

  我透过灵堂的大门,看着灵堂之中,王家老小生人作死别的情景,心中百感交集,唱血河经的先生已经改唱《葬骨经》,铛磁,铛磁,铛铛磁的锣鼓声响,此起彼伏,一波接一波。

  十点之后,灵堂之中开始了散花,此散花非彼散花,这所谓的散花乃是丧葬习俗之中的一个流程,就是唱些好口彩,讨些吉利,先生刚把香点上,灵堂之中就传来老田的声音:“散花散花,我散洞门那一家……”

  之后许多人都加入了这个流程之中,奕秋也加入了,她看着大伙唱道:“散花散花,我散天下黎民是一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今晚的奕秋特别美,竟让我生出了终老此间,再不回那垆边人似月的江南了的感觉。

  之后是孝歌,唱孝歌的多是老一辈的人,他们的歌声词句之中,多蕴沧桑之味,生活巨变之艰难,以此来送“死者”最后一程,孝歌范围很广,可唱与死者生前的交情,各种事情,歌声悠远浑厚又绵长与江南的细语侬词比起来,又是另一番风味。

  十一点的时候,离子时近了,那院子之中打牌耍玩的汉子,放下了手中的牌,相呼着出去了,没多久扛回来两根龙杆。

  龙杆也叫抬龙杠,江西那边叫做二龙杠,乃是抬棺之工具,两根抬杠上各有两个支点,各个支点再下分两次支点,然后每个支点由两个人用肩膀扛起,一般由三十二人或者六十二个人组成抬棺队伍,而且抬棺队伍颇有讲究,未抬过棺的青年人,一般不会被选入,因为民间传说,未抬过棺的小伙青年,第一次抬棺之时皆会如负山岳,行三步如行万里。

  龙杆抬回来不久,就听见阴阳先生一声高唱:“子时已到,出棺!”

  听闻阴阳先生的喊,外面随即响起了炮仗,噼里啪啦的火炮声夹着着忽隐忽现的火光,在这夜色之中划出一道异国他乡的风俗民情之光,我总感觉自己有些格格不入。

  炮仗响起的同时,那几个扛龙杆的汉子,一起涌入灵堂之中,将穿有钢丝的大麻绳绑缚好之后,大喊一声:“嘿哟,起!”然后沉重的柏木棺在这些有力的后生汉子肩上缓缓地升起来,棺材抬出大门之时,忽闻后面一声声悲哭抢地,有孝女哭道:“月亮弯弯照石崖(崖:这里方言读作ai),听到婆家过礼来,提起帕儿揩眼泪,哩哩啦啦转回来,我的娘啊,在生之时的…”

  这叫哭丧,在抬棺出大门之前,孝女倚门哭三声,以示痛心,之后众人将孝女扶起,阴阳先生嘱咐一帮忙人看好灵堂之中的七星灯之后,带着孝子和孝女去了村头路口准备下一个流程,孝子接棺。

  七星灯非常的重要,据说可照亮阴间之路,令亡灵不至迷途,从葬礼开始之时,到死者入土为安,皆不能熄灭,所以阴阳先生留了牛犊子守七星灯,帮忙人跟着抬棺的队伍一起送王老太婆上山。

  抬棺队伍抬着棺材经过村口之时,孝子和孝女早已等在那里,身下铺着豆草包谷杆之类的东西,双手掌心向上,五体投地之势拜之,抬棺之人抬着棺材从孝子孝女身上过,此乃孝子接棺。

  之后孝子杵着孝棍,快速爬起,奔在抬棺队伍的前头,每逢路口,爬坡过坎之处,转身对抬棺之人行半跪之礼,道路难行,请他们多多费心费力,阴阳先生随即撒下一路的买路钱,如此这般,直到到达目的地,王老太婆的的养老阁要建在牯鸡村后山的凉水井山头,我们到那里之时,子时已过,将棺材停放在旁边,阴阳先生说的是子时出丧寅时下井,此时开井的弟兄们正忙得汗水八颗八颗的淌,我们稍作歇息只要等着寅时到来就好。

  开井下井,皆是贵州一带方言,开井指的是挖墓坑,下井则是将棺樽放入墓坑之中,开井的弟兄们一阵忙碌之后,在寅时之前将井开了出来,寅时一到,在阴阳先生的指挥之下,众帮忙人将王老太婆的棺樽放进了墓坑之中,此时孝子向阴司买地。

  由一人,扛一把锄头,沿墓地周围走一圈,边走边挖下交界,孝子执冥钱跟后,扛锄头之人每下一锄,即喊一句“卖地”,孝子跟后,撒下冥钱,并喊:“买地,给我母亲买地。”如此下来,这块墓地算是向阴司所买,归于王老太婆,之后就是撒五谷,撒五谷请的是村子里的刘老爷子,刘老爷子准备了一个灰色的布袋,将五谷(稻、黍、稷、麦、菽)放于布袋之中混合均匀,伸手去布袋之中抓出一把五谷,撒出去,同时喊出撒五谷口诀:奉请九天玄女,勒敕五谷,子孙得福,子孙得禄,子孙得寿。

  之后刘老爷子向前行一步,抓一把五谷撒出去,同时喊出口诀,一把五谷撒出去,千灾万祸尽消除,一撒天天清,二撒地地灵,三撒人常生,四撒水朝堂。

  然后向东撒一把,同喊出口诀,一撒东方甲乙木,从今房房皆发福,向南方撒一把,二撒南方丙丁火,子孙房房发家伙。向西方撒一把,三撒西方庚辛金,子孙万代发万金。向北方撒一把,四撒北方壬癸水,金珠财宝谷丰堆,再向墓地中央撒一把,五撒中央戊己土,子孙富贵寿彭祖。

  刘老爷子撒了一圈五谷之后,布袋之中还剩余一些,他抓起五谷,撒入地上,扯长了那种吆喝的调子喊道:“一把五谷撒入地,代代子孙财如意,一把五谷高高撒,代代子孙皆中举。”

  孝子半跪谢之,并道:“借刘老爷子吉言。”

  如此撒五谷的流程算是完成了,之后就是孝子背土。

  民间对孝义极为看中,孝子背土的习俗,来自于背土葬双亲的典故,现在多流行于形式,由孝子将衣服卷起,让人捧一捧土盛于其中,孝子背此土倒于棺樽之上,并哭喊:“母亲,孩儿背土埋你了。”,这之后一切流程基本完结,此后就由孝子送饭百日,每送一次饭,就垒加一块砖,直至将墓坑完全封死,王老太婆饿死于墓坑之中…

下一页

章节在线阅读

查看全部目录

版权说明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最新评论

    更多评论

    为您推荐

    悬疑小说排行

    人气榜